德国为什么照顾意大利(德国为什么选意大利和日本)

admin 879 2023-04-04 03:21:08

今天给各位分享德国为什么照顾意大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德国为什么选意大利和日本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何找“最爱投降”的意大利做盟友呢?

意大利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家,它也是古罗马帝国的发源地。

德国找意大利做盟友,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其一、德国就相当于是挟“西方文明”而令“西方国家”

尽管在现代社会,意大利已经比较落后了,但它是西方文明的一个发祥地,因此谁占据了这里,就相当于是获得了一个西方文明发祥地的这样的一个文明圣地。

可以说就相当于是抢占了欧洲文明的制高点,也就是罗马文明的战略制高点。

因此,意大利在西方国家,还是具有很大的战略意义的。他不仅是罗马教皇的所在地,也是西方文明的一个象征。

西方文明主要有两个发源地,一个是罗马,一个是埃及,法国的拿破仑皇帝在称霸欧洲的时候,就曾经占领埃及,19世纪的英国正式称霸世界,也是从占领埃及开始的。

所以,谁联合了意大利,事实上就是占领了一个西方文明的制高点。有点类似于“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德国就相当于是挟“西方文明”而令“西方国家”。

事实上,意大利已经成为了一个可以被利用的旗帜,所以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利用了这样的一颗棋子。

其二、就是“一山不能容二虎”

意大利尽管不是非常强大,但是他比较听话,不容易对德国有什么威胁。

还有就是意大利也有恢复古罗马的雄心壮志,这和德国欲恢复雅利安人的千年帝国。有着非常类似的精神方面的一致性。

还有在经济利益上,意大利和德国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有挑战现成的国际秩序的这样的一种强烈的愿望。

而英国和法国是拥有很多殖民地的国家,它们需要长期维持既得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利益。国家的一切联合,都是为了获得国家的长远利益和经济利益。

那么,德国也别无选择。欧洲就是那么几个大国,它不联合意大利还能联合谁呢?

还有意大利也因为与法国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后来又与俄国在争夺巴尔干半岛地区发生过强烈冲突,所以意大利就与德国越来越近,最终发展成为轴心国,这样的一种战略上的联盟。

尽管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斗表现,都不是很突出。

但它也不是“最爱投降的国家”,意大利本身对世界战局没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意大利也是被逼无奈才投降的,打不过盟军,怎能不投降呢?

在德国看来意大利就是一个可以为己所用的国家。它并不要求他的盟友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否则就会影响到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毕竟是“一山不容二虎”。

意大利屡屡坑队友,为什么德国人却不离不弃呢?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一战和二战,意大利把“坑队友”三个字演绎的出神入化,德国成功入坑。

一战,意大利原本是同盟国三雄之一,结果开战即倒戈,加入到协约国阵营,德国非常被动,最终输掉了战争。

二战,这次意大利倒是没有上演倒戈戏码,他们换了种方式,拖油瓶。基本上属于那种干啥啥废的存在,在北非、在南欧,各种投降,各种求援,每次都是德国人去给他们擦屁股。当时有个流行的笑话。

“如果意大利保持中立,可以为德国拖住10个法国师。如果意大利加入英法一边,那么德国只需要5个师就可以击败它。但是意大利如果加入德国一边作战,德国需要20个师去帮助它。”

最终德国被意大利成功的牵扯住了,来自对手的神助攻,莫过于此。

那么德国为何每次都喜欢找意大利当队友呢?

第一点原因,没有更好的选择。

在整个欧洲大陆之上,能上档次的四个国家是英法德俄,如果算上一战,还有个奥匈帝国,他们是欧洲五强。除了这五个国家之外,其他国家比如波兰、西班牙等国相对就要弱很多,所以欧洲大陆的主导力量只有这五个国家。

而在剩下的这些国家里,最强的那就是意大利了。意大利拥有欧洲首屈一指的舰队,可以弥补德国海军方面的短板控制地中海、遏制巴尔干,同时也可以防止盟军以地中海为跳板对所谓“柔软的欧洲下腹部”发起威胁,包括对希特勒来说至关重要的罗马尼亚油田。

一战前的欧洲,英法是穿一条裤子,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穿一条裤子,俄国和奥匈帝国不对付;所以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俄国那么就找上了英法。德国为了增强实力对抗,自然要拉上旁边的小弟意大利了。

可是,最终被意大利背后给阴了。

而从一战结束了以后,英法两国就联合起来压制德国了(就算是这样也没组织对方),所以在德国的阵营这边,只有意大利这一个合适的选择。

当时的意大利是法西斯的先驱,墨索里尼一直展现的是一幅领导者的姿态,两者意识形态相同,自然也就走到一块儿了。

其实德国当时也明白自己的这个盟友能做什么,他们本来也没有指望意大利能有太大的作用,只是希望战争开始以后意大利可以分担掉自己的一些压力,可是让德国没想到的是,这个国家的实力竟然有那么“出人意料”。

至少别像上次那样。

第二点原因,两者都和法国有“世仇”。

铁血首相俾斯麦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只要阿尔卑斯山另一头出现一个敲着鼓的意大利士兵,法德边境的法国士兵就会少很多。”

这两个国家在每一次战争中都站在同一阵营,其很大的原因是他们都想灭了法国。

对于意大利来说,法国在很久以前就是他们非常“要好”的邻居,这个国家不止一次的流露出想要吞并意大利的想法。当年的拿破仑势不可挡,大有征服意大利之心,只不过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才罢手。

而后在殖民地扩张方面,新兴的意大利遭到法国的极大限制,尤其是在非洲,法国人扶持的非洲人,曾将意大利击败过。这让意大利很难看。

即使是到了今天,意大利外围的两个重要岛屿(相当于门户)也还在法国手中,所以对于意大利来说,法国是一个必须要捶的国家。

而对于德国来说,当年普鲁士统一德国的时候,曾经在1870年跟法国爆发过战争,也就是普法战争。此战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两国曾经签订了停战协约。法国割地赔款,赔偿款更是达到了50亿法郎。由此法国痛恨德国,两国关系一直也是交恶。

所以德意双方对待法国是“仇恨值”满满的,某一方一旦有了攻打法国的打算,另一方也会赶紧加入进来。

第三点原因,两者有很强的利益联系。

如果论起国家的“资历”,英法两国是比德意高出很多的。英法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奠定了强国基础,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这两个国家的实力已经来到了世界的顶峰。

而德国和意大利是后期的新晋大国,虽然这两个国家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是跟人家英法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了。

在贸易往来方面,英法对德意往往有着“歧视”的态度,所以和他们的贸易合作也非常有限。在这种经济大环境之下,德意想要获得更加快速的发展,就只能彼此之间相互“照应”,而后期的他们也正是这么做的。

意大利国内的轻工业产品几乎全部出口到了德国,而德国也有很多商品进入了意大利境内,双方也因此形成了经济共同体。

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局面往往会对政治产生巨大的影响,两国政府由于在经济上展开了通力合作,所以他们在政治上的“价值观”也慢慢靠拢在了一起。

所以这两个国家最后能联盟到一起,跟他们之间紧密相连的利益是有直接关系的。

综上所述,德国选择意大利作为盟友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必做之事,这种联盟关系的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

只不过是意大利这个队友确实不是太称职,给德国带来了许多麻烦。但是话说回来,从战略上讲,意大利的国力和地理位置,还是给了德国很大的帮助。在国际政治中,外交关系取决于国家利益。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尤其明显。无论是德国,还是意大利,他们结盟都是出于现实利益的需要。

两次大战中,意大利的工业水平和军事生产能力很强,是世界前六位的工业强国,意大利造的火炮世界顶级,海军也属于二流强国,墨索里尼是军事扩张思想的狂热分子,与善战的德意志民族有契合点,不要小瞧意大利,但是意大利人并不好战,因此实际战争表现不佳。德国又不可能和英法结盟合作,能找到意大利,已经很不错了。

所谓的“猪队友”并没有那么的不堪,希特勒可不傻!

二战中,意大利究竟是德国的包袱还是帮手??为什么??

总体上来说,意大利在二战期间对于德国是个不折不扣的包袱!

从战略上讲,墨索里尼的大局观远不如希特勒,而其对扩充领土的野心则一点不比希特勒差。即便能够和平获得的东西也要耀武扬威干上一仗以显示罗马帝国之威严(举例:1940年6月17日,新组成的法国贝当政府要求停战,希特勒邀请墨索里尼前往慕尼黑共商对法行动方略。在二人举行会晤时,希特勒同意墨索里尼提出的把尼斯、科西嘉、突尼斯、吉布提和法国南部划归意大利的要求。但是墨索里尼觉得这样得来的胜利有失自己的尊严。于是在停战协定签订前,突然向法军驻守的阿尔卑斯山地区发动闪电战。结果意军遭到法军的迎头痛击,损失惨重,631人被打死,5206人受伤,626人失踪。

齐亚诺曾经说:“墨索里尼并不是想要这要那。他想要的是战争,通过和平方式即使他能得到他所要求的两倍他也不会要”。墨索里尼自己也说过类似的话:“军事成功远比完全通过和平途径去获取领土更加吸引人”)。于是从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到1941年入侵希腊,其军队羸弱的战斗力在面对弱小的对手时往往损失惨重。尤其是在得知德军占领罗马尼亚后,贸然出兵希腊,结果希腊在英国皇家空军的支援下接连击溃意大利军队。为迅速稳定南部战线,德军不得不推迟巴巴罗萨计划二个月而先出兵占领巴尔干半岛,以致于有了莫斯科城下遭遇那个惨淡的冬季!

中期在俄国战场和非洲战场上个别战役(顿河防御、阿拉曼攻防战)的表现上来说,意大利还算得上是一个称职的队友,但是一旦陷入包围或者战场形势不利,则最先投降的就是意大利军队。

后期因为国内政局不稳,意大利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开小差时有发生。德军还必须分兵监视这些不稳定的意大利人。在意大利投降后,德军又抽调21个师组成C集团军群防守被称为希特勒的软肋的亚平宁半岛。

从战争潜力上来说,整个二战期间,美国产煤37.6亿吨,德国产煤34.5亿吨,日本产煤46亿吨,意大利产煤8千万吨;美国产油14.6亿吨,德国产油4.6亿吨,日本产油2亿吨,意大利产油6百万吨;美国产刚2880万吨,德国产钢2265万吨,日本产钢647万吨,意大利产钢237万吨。以致于德国在开战后每个月还要倒贴意大利十万吨石油,直到失去普洛耶什蒂油田为止。

从军事准备上来说,意大利国防大臣吹嘘可以动员1000万人,但因武器装备不足,到1940年6月10 日意大利参战时,其陆军总数仅为45万人,编为74个二二制陆军师,而参战那天,74个二二制陆军师中,只有19个师人员满编,武器装备齐全。海军倒是拥有各类舰艇 257艘。其中3.5万吨级战列舰 4艘,万吨级巡洋舰 7艘,轻型巡洋舰 15艘,驱逐舰 59艘,快艇 67艘。这支海军足够和英国的地中海舰队抗衡,并且在保障北非补给线方面也立过不少战功,可惜因为缺油,以及在塔兰托被英国人端了老窝,中后期就只能充当固定炮台了。至于空军,1939年12月官方数据拥有战机2300架。但意大利空军参谋长普里科洛称:847架因过于陈旧将要被拆卸,约500架因技术性能落后还存放在机库里。

综上所述,我们其实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在二战开战前夜,意大利在墨索里尼的鼓动下觉得自己找回了昔日罗马帝国的荣光,事实上根本没有做好打一场世界大战的准备,其军事实力至多只能支撑一场为期几个月的局部战争而已。所以在二战期间,意大利军队除了个别闪光点以外,基本都是碌碌无为的鱼腩部队。用一句丘吉尔的话做总结“幸亏意大利人是德国人的盟友,而不是我们的”!

为何二战意大利经常拖后腿,德国却一直对其不离不弃

历史 上的意大利在罗马帝国时达到了自己的辉煌,虽然在日耳曼人入侵和中世纪以后逐渐没落,但是凭借祖上的庇荫以及在地中海中独特的战略位置。意大利还是在近代搭上了列强的末班车,不过作为欧美列强中最弱的一环,意大利并没有多少实力,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猛刷存在感。

意大利在一战之前一直是德国的坚实盟友,但因为在阿尔卑斯和德国小兄弟奥匈帝国闹翻以及惧怕法国,让他们在战前突然加入协约国联盟,着实蛇鼠两端。而在二战中在墨首相的带领下他们倒是真的加入了轴心国的阵容中。

但所谓 “狗中哈士奇,国中意大利” ,二战中的意大利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先是在东非让土著武装胖揍,在其后的入侵巴尔干和北非的作战中又让英军狙击,而且不仅打仗不好使,在日常的作战中还经常犯一些中二错误,什么 “没有撬棍不开炮,防空兵炮打元帅……” 之类云云,着实坐实了“轴心国”卧底这个称号。

不过就是这位一直拖着自己后腿的小兄弟,德国却还是不遗余力地对他进行援助,不仅让隆美尔带领非洲军团协助其控制北非,更是直接派军驻扎在意大利防止盟军登陆其本土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德国这么热衷于帮助自己的小老弟意大利呢?

近代的德国和意大利很像,和英法这种老牌殖民帝国相比,德意都是在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快速崛起,双方在列强的鄙视链中都是后来挤进来的暴发户,在列强中一直被人孤立,英国人要的是一个分裂的普鲁士而非强盛的德国,法国就更不用说了,普法一直是死敌。因而同病相怜的两个国家就合作在一起了。事实上如果不是意大利因为和奥匈争夺阿尔卑斯,意大利还真的有可能在一战加入德国。

而在一战结束后意大利虽然是战胜国,但是一战期间高昂的军费让其国力甚至不如一战前,国内的矛盾让墨首相快速上台,而墨首相激进的言论给了隔壁同样战败的德国注入了新的思想,甚至成为德国一战后重新崛起的指路人和明灯。

德国人在20-30年代甚至组团去意大利学习,30年代的德国就有很浓厚的意大利影子,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英法垄断了海外市场,从德国和意大利生产的商品可以相互倾销,在30年代以后,德国一直是意大利最大的进口国,两国的关系密不可分。

又回到之前说的话,在二战之前德国在欧洲实际上是被孤立的存在,英法忌惮他,不断消减其国防实力,在经济上也对其进行制裁,放眼欧洲,没有一个国家敢和德国走得很近,只有意大利在墨首相上台后,无条件倒向德国,甚至在30年代末期还和日本一起组成“轴心国联盟”,一起推荐德国为老大,这让德国打心里将当意大利是自己人。

故而,这样一位德国崛起的“明灯”,又在欧洲同病相怜的小老弟,德国无论是处于国际形象还是 历史 根源上,都是要帮助这个盟友。

军队战力强: 和一战后被狠狠打压的德国不同,意大利作为战胜国的好处还是很多的,首先他们拥有欧洲前四的陆军,和世界第五的海军,其战争潜力虽然不如其他几个大国,但也能作为一个有力的帮手协助德国进行作战。而且别看意大利军队在战场上拉胯,但是作为防守方式有很强大的作战能力,40-41年意大利非洲军团在隆美尔的带领下也打了几场漂亮的翻身仗,压的英国人在埃及不敢冒头。

而且在军队的协调作战上都是德国人占据主导,有的意大利军队还是颇具战斗力,比如意大利的公羊装甲师在不满员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跟英国的精锐装甲22师打的有来有回。

地理位置优越: 意大利的整体实力虽然不如英美,但其战略位置确实很重要,意大利从地图上就像是嵌入地中海的一枚钉子,德国和意大利结盟,他们可以通过意大利为基地,向北非进军,从意大利南部出发可以就近登陆突尼斯-埃及。从而拿下自己梦寐以求的中东油田等地。同样在地中海的意大利的海军可作为德国海军补给基地和即战力,威胁北非的英军航线,隔离英国本土与非洲和中东的联系。

除了进攻方面,意大利还是德国的后花园,意大利(特别是北部)对于德军来说至关重要,事实上德国人在控制意大利后,很好的在这里狙击盟军,特别是名将凯瑟琳依靠古斯塔夫防线等地的防御层层狙击了盟军的进攻让盟军在意大利南部取得部分胜利,但是在北部的意大利山地盟军依然举步维艰,想依靠意大利直接进攻法国南部和德国后方的战略企图却被阿尔卑斯山很有效的挡住。

因为在意大利军事行动的失败,让盟军不得不在法国西部等地开辟第二战场。

二战中德军不惜冒着分兵的危险帮助意大利,除了是两国之间 历史 上的友好同盟以及墨首相这个“明灯”人物之外。更是看中意大利一旦倒戈偏向盟军的话,德国的整体战略部署会处于被动地位,因此虽然知道意大利人的战斗力不行,但德军还是义无反顾的增援意大利,甚至在战争后期意大利突然反水的时候快速占领意大利北部,阻止盟军的进攻,可见德国是很看中意大利这个地方。

当然德国人帮助意大利也有自己的恶趣味,当时的意大利和日本都是“国联”的创始国,和这些国家的结盟可以很好的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而且没有什么是比有两个国联创始国当小弟是最能显摆的事情,而且和这两个国家结盟可以让德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曝光度更高,不怕被英法孤立。

二战时期,德国为什么会选择意大利作为盟友呢?

虽然意大利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胜利国家的重要成员之一,但它最终基本上没有受益。与当时许多参与该条约的弱国一样,它被大国忽视。对于自视为大国的意大利人来说,这种耻辱是无法忍受的。为此,意大利在战后非常激动,谴责英国和法国蔑视人民,赤裸裸地推行霸权主义。就在这时,墨索里尼抓住机会煽动意大利人民,扩大法西斯政党的规模。法西斯党在短短两年内成为意大利最具影响力的政党。因此,1922年,他被意大利国王任命为新总理。它使意大利成为第一个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意大利法西斯主义之后,它影响了德国。这也是二战时期德国要和意大利结盟的原因。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大国一般会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因为与邻国经常存在领土争端,所以结盟并不容易。邻国的邻居往往是朋友,这与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道理是一样的。因此,意大利已成为德国的朋友。自19世纪初以来,德国和法国之间的矛盾一直不可调和。因此,作为法国的东部的意大利已经成为德国的首选盟友,因为它可以遏制法国。

虽然意大利不是很强大,但它是比较听话的,不容易对德国构成威胁。意大利也有恢复古罗马的野心,这与德国恢复千年雅利安帝国的愿望相似。有一种非常相似的精神一致性。此外,在经济利益方面,意大利和德国都是新兴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强烈希望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

此外,由于意大利和法国之间的突出矛盾,以及后来在争夺巴尔干半岛的过程中与俄罗斯发生了强烈冲突,意大利与德国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最终发展成为轴心国这样的战略联盟。虽然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斗表现并不突出。

关于德国为什么照顾意大利和德国为什么选意大利和日本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上一篇:曼城vs阿森纳比分推荐(曼城vs阿森纳视频直播)
下一篇:最新nba总得分排行榜(nba总得分最新排名榜)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