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战役)

admin 59 2023-04-12 03:51:0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斯大林格勒,以及斯大林格勒战役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斯大林格勒是哪个城市?

斯大林格勒一般指伏尔加格勒,是现在的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

伏尔加格勒(俄语:Волгоград,英语:Volgograd)是俄罗斯联邦伏尔加格勒州首府,下辖8个区,地理坐标:(48°41′N,44°28′E)。

位于莫斯科东南约1000公里处的亚欧大陆内部,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城市坐落在伏尔加河下游平原上,在此察里津河汇入伏尔加河,向西不远处就是顿河流域。

斯大林格勒棣属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州,伏尔加格勒州概述如下:

伏尔加格勒州(Волгоградская область),州名,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首府伏尔加格勒,为俄罗斯欧洲部分东南水陆交通要冲。

工业半数以上集中在伏尔加格勒,以电力、冶金(钢铁和炼铝)、机械制造(拖拉机、电机、船舶等)、石油与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化工为主,主要城市尚有伏尔加斯基、卡梅申和米哈伊洛夫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伏尔加格勒,百度百科-伏尔加格勒州

谁有《斯大林格勒(2013)》百度网盘免费在线观看,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导演的?

链接:

提取码: 5147

《斯大林格勒 Сталинград》

导演: 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

编剧: 谢尔盖·斯涅日金、伊里亚·蒂尔金

主演: 彼得·费奥多罗夫、托马斯·克莱舒曼、玛丽亚·斯莫尔尼科娃、亚娜·斯图季琳娜、德米特里·雷先科夫、阿列克谢·巴拉巴什、安德烈·斯莫利亚科夫、小谢尔盖·邦达尔丘克

类型: 动作、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语言: 俄语、德语

上映日期: 2013-10-31(中国大陆)、2013-10-10(俄罗斯)

片长: 130分钟(中国大陆)、135分钟(俄罗斯)

又名: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战、Stalingrad

1942年秋天,人类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在寒冷的土地上爆发。德国人穿越伏尔加河抵达对岸斯大林格勒设防固守,苏联红军与对手展开城市争夺战,双方你来我往,城市化作废墟焦土,成千上万人死亡,放眼望去俨然人间地狱。在一次反攻行动中,苏军严重伤亡,仅有大尉格罗莫夫(彼得·费奥多罗夫 Pyotr Fyodorov 饰)率领的侦察小队到达对岸,占领了一栋破烂的建筑。他们在建筑内发现一名19岁少女卡嘉(玛丽亚·斯莫尔尼科娃 Mariya Smolnikova 饰)。卡嘉的父母早已死于战火,由于眷恋自由生长的城市和家园,女孩固守此地,麻木穿梭战火之中。

鉴于建筑的位置极其重要,极度厌战的德国军官彼得·卡恩(托马斯·克莱舒曼 Thomas Kretschmann 饰)奉命夺回该据点。惨烈无情的修罗场,人性和兽性的角力永无休止……

斯大林格勒有着什么意义?为何希特勒与斯大林都要拿下此处?

如今俄罗斯境内的伏尔加格勒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的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坐落在伏尔加河南部弯曲处的一座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格勒爆发了一场最为血腥的争夺战。德国的第六集团军从最初的包围城市一直到被“城市”围攻。但是希特勒却禁止让第六集团军撤退,而这似乎也演变成为了希特勒与斯大林的个人恩怨了。那么这座城市对于希特勒与斯大林而言究竟有何意义呢?

一、从围攻到被围攻的第六集团军

1942年7月,德军开始对苏联,位于伏尔加河南部的城市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那个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战争狂人—希特勒,从一开始就宣扬要将斯大林格勒从地球上抹掉,他志在必得,坚信德军能够彻底的毁灭这座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

负责进攻斯大林格勒的是,德军南部军群下属的,德军第六集团军。这个集团军共有14个师组成,总共27万名德军官兵。拥有大约3000门各型火炮和迫击炮,700辆坦克。他们由德军名将保卢斯指挥,在1941年曾参加了基辅战役,击败了基尔波诺斯率领的第37集团军。后来又在哈尔科夫给了苏联元帅—铁木辛哥一记重拳,打的苏军蒙头转向损失惨重。

并且第六集团军还得了冯·里希特霍芬指挥的,拥有1200架作战飞机的,德国第四航空舰队的支援。可以说,德军进攻部队是一支精锐部队,官兵作战经验丰富,勇猛凶狠。因此他们就成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不二人选,希特勒想要他们像一群恶狼一般,横扫俄罗斯的南部草原。

而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当面之敌,恰巧就是之前被保卢斯,克莱斯勒和霍特联手,打的满头是包的苏军头号大光头—铁木辛哥元帅和赫鲁晓夫。

他们两人指挥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下辖苏军第62军,第63军,第64军,以及后备第21军,第28军,第38军,第57军。总计16万人,2200余门火炮和迫击炮,400多辆坦克。而紧急调来支援作战的第8航空军也只有454架作战飞机,而防空军也仅仅只有大约210架作战飞机,其中还有超过半数是攻击机和轰炸机。

而苏军的地面部队,第62军参加过图拉保卫战,第64军参加过莫斯科保卫战,第63军部分官兵参加过罗斯托夫反击战,第21军参加过斯摩棱斯克战役,第28军参加过摩尔曼斯克战役,第38军参加过基辅战役,第57军参加过哈尔科夫战役,他们同样经历了一系列的恶战,老兵减员严重,新兵过多。

当然,德军统帅部也没有真的天真到,以为这些久经沙场的苏军部队,可能一触即溃。同时41年末的战斗中证明,苏军并非一点反击能力没有,只要给他们一个机会,苏军就会立刻展开反包围战术,试图歼灭德军部队。因此德军统帅部还特意调来了一些擅长防御作战的部队,加强第六集团军的战斗力。

战斗从42年的8月开始打响,在一开始,苏军所面对的不单单是德军步兵的进攻。德国空军平均每天,对城市空袭将近2000架次,这些法西斯匪徒投下了大量的燃烧弹,几乎将城市变成了一座废墟,给苏联军民造成了极大的伤亡。

即使如此,苏联军民并没有动摇,苏军部队源源不断增援城市,并在废墟中与德军争夺每一块瓦片,每一块砖头。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马马耶夫岗高地完全陷入了火海,指挥保卫制高点的崔可夫将军带着他的警卫连投入了战斗。

战斗一直持续到了1942年末,朱可夫发动了天王星行动和土星行动,将德军第六集团军团团合围在斯大林格勒,并挫败了德国名将曼斯坦因发动的反击。并在1943年2月将保卢斯元帅在内24名德军高级将帅,以及大约10万德军俘虏。而在苏军形成合围前,保卢斯就曾经多次致电希特勒,希望他能够允许第六集团军后退,避免遭到苏军合围的命运。而在后来,保卢斯的突围请求也同样被希特勒拒绝了。

二、希特勒为执着于斯大林格勒

那么希特勒为何拒绝同意保卢斯带领第六集团军撤退,或者突围呢?这就得从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本身的历史来说了。

这座城市本来的名字叫做察里津格勒,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斯拉夫城市。早在中世纪时期,这里还只是一座由哥萨克人和伏尔加鞑靼人建立的小镇,但是它所处正好位于伏尔加河南部弯曲处,是连接伊芙丽亚河和顿河支流的交汇处,同时由此向东南航行可以进入里海,向西南航行可以进入黑海,是重要的漕运经济枢纽。

而到了19世纪,沙皇俄国开始大修铁路,这座小镇也随着铁路的兴起,而发展成了城市。成为了俄罗斯伏尔加大草原,贯通东西南北的铁路和漕运枢纽,可以说是控制着战略要地。同时沙皇俄国也在逐步的兴建工业,因此在察里津格勒兴建起了内河驳船工厂和冶金厂,火炮工厂。

当俄国内战结束以后,苏联将察里津格勒更名为斯大林格勒。同时在这座城市里大兴土木,扩建了原有的工业,同时增设了拖拉机厂,全新的造船厂和全新的冶金厂,轻重武器工厂。

使得斯大林格勒一跃成为了一座发达的工业城市,并且随着铁路规模和漕运规模的扩大,这里也成为了链接高加索地区,并贯通苏联各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运输周转站,来自高加索的石油和矿石,经过这里远远不断的被运往苏联各地。

另外随着拖拉机厂规模的扩大,苏联开始在这里组织生产坦克,到了1940年的时候,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已经一跃成为了苏联名列前茅的重工业企业,占据苏联拖拉机和坦克工业的近1/3产能。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作为重工业中心,铁路和漕运交通枢纽的斯大林格勒,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更不用说,既然是连通高加索的交通枢纽,那么苏联的军队也就可以通过这里,源源不断的向高加索运送兵力和物资了。

因此只要截断了斯大林格勒的交通线,也就意味着苏联位于伏尔加河南部地区的交通彻底瘫痪了,南方军群向高加索发动的攻势,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那个充满了野心的希特勒,正是看重了这一点才决定对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而在最初的进攻计划中,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本来是一次牵制性的行动,即使无法夺取城市,瘫痪苏联的伏尔加河交通枢纽。

德军也可以在这里通过武力,削减苏联的运输力量,并将苏联军队牢牢的牵制在这里。而苏联为了巩固这条交通命脉,自然就无法抽调兵力用于加强高加索方向的防御力量。

而这个牵制和截断伏尔加河接通枢纽的策略,原本就是希特勒亲自参与制订的。但是当战斗打响以后,就演变成了他和斯大林的私人恩怨了。因此在第六集团军出现被合围可能的时候,希特勒拒绝下发撤退命令。

同时由于德军在41年,击败了苏军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发动的反击。尤其是在莫斯科战役中,由于希特勒坚决不允许德军后退的命令,使得德军成功稳住了脚,击退了朱可夫的反击。

而在1942年的哈尔科夫和德米扬斯克和霍尔姆,德军也破解了苏军的包围行动。尤其是在德米扬斯克和霍尔姆,德军通过空投物资,内外配合的方式,不但打破了苏军的包围。还反包围了许多小股苏军部队,给苏军造成了惨重的伤亡。

另一方面,如果第六集团军后退,那么也就意味着苏军成功在,伏尔加河南部地区稳住了阵线,并逐渐的占据主动权。如果伏尔加河交通线恢复通畅,德军在高加索的军事行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希特勒寄希望于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如法炮制反包围作战的胜利,再一次创造奇迹击败苏军。

三、第六集团军是如何无力回天的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希特勒不同意撤退,那么保卢斯和第六集团军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无力回天地步的呢?

这要从战斗开始说起,在42年8月23日的时候,保卢斯命令手下的第14装甲师,对斯大林格勒西北部的古穆拉克火车站,及其北部湿地地区实施攻击。只要夺取了这里,就可以控制城市北部的交通枢纽,同时这里直面斯大林格勒北部的一堆工人村建筑群,在它们的后面就是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因此只要接下来打穿了一堆工人村,就能够占领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另外,对这里实施攻击的另一个原因是,铁木辛哥在之前派遣了一支苏军部队,从火车站北部的湿地实施了登陆(这处湿地后来随着城市的扩建而消失了),这里恰好是德军的进攻盲区。但这样一来,就对进攻火车站的德军,形成了侧翼威胁,因此想要夺取火车站,就要同时将这股苏军赶下水。

这场战斗中,德军在火车站方向上打的很成功,他们消灭了驻守在火车站苏军士兵和武装工人以及民兵,此外还消灭了防空战绩卓著的苏军第1077防空炮团所属的第85防空炮营。该营由75名平均年龄只有18岁的女兵组成,在这次战斗中,她们击落了14架德国飞机,击毁了33辆德军坦克。但是她们也在这次战斗中,几乎死伤殆尽,只有几人成功的突出重围。而那些俘虏则被德军虐待后杀害。

第14装甲师的冯·威特斯海姆将军,呵斥了手下士兵们的行为。并亲自检查了那种阵亡苏军官兵和武装工人的尸体,这让他非常吃惊,这些人很多都是年轻的女性和满手老茧的工人,那些被从坦克残骸里拖出来的尸体,也有很多都是工人。还有很多人是民兵,他们连统一的制服都没有,这些人在战斗中不曾后退,一直战斗到死亡。

受到了极大震撼的冯·威瑟斯海姆将军,立刻赶到了保卢斯的指挥部,并向保卢斯报告了火车站北部的战斗情况。请求保卢斯不要再服从希特勒的命令继续攻击斯大林格勒,现在挡在他们面前的不是苏军,也不是苏联人,而是城市本身的意志。如果在这里耗下去,第六集团军很可能会遭受沉重的打击,甚至失败。

可是随着冯·威瑟斯海姆将军,一同抵达保卢斯司令部的还有,第14装甲师一部在北部湿地进攻失利的消息。德军的坦克在湿地中,遭到了苏军轻步兵的群殴,损失惨重。因此保卢斯认为冯·威瑟斯海姆,是因为战斗过于惨重出现了失败情绪,将他撤职了。

当然这还不能够表明保卢斯就一定会失败,因为仅仅是损失了几十辆坦克而已,尽管没有消灭北部湿地的苏军,但是德军依然占有技术兵器的数量优势,保卢斯还想把战斗继续打下去,因此他没有选择向后来的曼斯坦因那样,关闭电台先斩后奏的撤退。

战斗到了9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战斗已经变成了和苏军争夺每一块瓦片,每一块砖头了。德军对马马耶夫岗高地实施了猛烈的轰炸,投掷了大量的燃烧弹,即使如此,苏军也没有撤退,更没有把制高点让给德军。对德军而言,更糟糕的是,朱可夫接替了苏军的指挥权。

苏军的狙击手们也开始在瓦砾中狩猎德国的军官,战斗彻底的陷入了焦灼状态。同时伏尔加内河舰队和来自黑海方向的海军步兵也投入了战斗,他们在柳得尼克夫岛配合陆军将士们,给德军进攻部队造成了多大40%的战斗减员。

随着11月的到来,气温开始明显下降,11月9日的时候,温度竟然下降到了零下18°,伏尔加河也开始结冰。而在10月下旬的时候,苏军增援部队已经在罗科索夫斯基和卡图科夫两位猛将的带领下,从南北两路,对位于德国第六集团军两翼的仆从国部队实施了攻击。

此时第六集团军的高级将领们已经发觉不对劲了,并多次要求保卢斯进行后退。但是保卢斯在通电请示了希特勒以后,被希特勒严词拒绝。因此保卢斯选择了继续维持德军的阵线,等待希特勒承诺的增援部队。

十天以后,也就是11月19日,苏军发动了天王星行动,并击溃了位于第六集团军侧翼的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从而合围了第六集团军。

此时保卢斯终于想要突围了,但他还是多次致电希特勒,想要希特勒下达突围命令,但依然遭到了希特勒的拒绝。希特勒仍然在幻想着创造一次包围圈中心开花的奇迹,搬回战局。

但是希特勒和保卢斯都没有想到,之前德军在9月进攻高加索的战斗中失利,苏军已经在高加索稳定了局势,并开始发动反击。而第六集团军本来就是负责为德军进攻高加索打掩护的,结果希特勒拒绝让第六集团军撤退,逼着他们死磕斯大林格勒,这一下就成了本末倒置了。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面对苏军向顿河罗斯托夫方向实施的反击,希特勒和军官团无法接受A集团军和克莱斯勒装甲集团军覆灭的风险,因此牺牲了第六集团军,保障A集团军和克莱斯勒装甲集团军的后退路线。

随着苏军在42年末发动土星行动,曼斯坦因的解围行动也彻底的失败了,还在坚持执行战争狂人希特勒命令的第六集团军,彻底的失去了全部希望。

当初满怀雄心壮志,对希特勒画的大饼充满了信心的德军士兵们。在俄罗斯寒冷的冬天和大雪,以及四面八方传来的苏军呼喊声中。他们终于开始思考,希特勒到底做了什么?纳粹做了什么?自己又做了什么?

结语

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覆灭,法西斯纳粹德国逐渐的失去了战争主动权。人类也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迈出了一大步。

斯大林格勒是哪个城市

斯大林格勒是一座位于东欧伏尔加河畔的俄罗斯城市,斯大林格勒现已改名为伏尔加格勒,是现在的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市。城市位于伏尔加河畔,受伏尔加河的滋润,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历来被称为俄罗斯的“南部粮仓”。

斯大林格勒地理位置

斯大林格勒是伏尔加河流域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南俄大草原上的伏尔加河畔,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过渡地带,是天然的水陆交通枢纽,这也注定了它将担当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对历史上的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前苏联,还是对如今的俄罗斯联邦而言,这座城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斯大林格勒城市为什么要更名

斯大林格勒以前是伏尔加格勒,后来斯大林在此指挥察里津战役,为了纪念更名斯大林格勒。后来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任,开始否认斯大林,反对个人崇拜。斯大林格勒因此被改回原来的伏尔加格勒。

斯大林格勒是什么意思?

在俄罗斯,“格勒”,“斯克”,“堡”都是城市的意思。 “格勒”比较大,“斯克”比较小,“堡”是从德国引入的。

斯大林格勒,俄罗斯名城,现称(从1961年起)伏尔加格勒,1925年前称“察里津”。俄罗斯名城,重要河港。伏尔加格勒州首府。在伏尔加河下游。人口97.4万(1985)。建于1589年。十八世纪起为军事要塞。水陆交通要冲和贸易中心。伏尔加河-顿河运河凿通后,成为俄罗斯欧洲地区东南部水陆交通枢纽。1918-1919年和1942-1943年在此进行著名的察里津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介绍资料

斯大林格勒战役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俄语: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德语:Schlacht von Stalingrad;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而进行的战役。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若德军攻占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湾。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苏联粮食、煤炭以及石油的主产区。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重要资源。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纳粹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及阿拉曼战役一起,构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但斯大林格勒战役并没有让德军完全失去主动权(斯大林格勒战役后的库尔斯克战役才让德军完全失去主动权)。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 历史 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以上,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 军事 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

关于斯大林格勒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上一篇:中国加拿大篮球比赛视频回放(中国加拿大篮球比赛录像)
下一篇:广州今晚足球比赛(广州足球今日赛事直播)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

返回顶部小火箭